关心集体 尊重同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5浏览次数:23

  人关心人、人对人负责,是学校集体在组织上和道德上统一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按照我们的意见,集体是以社会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人与人的互相接触的总体。在对个人的关系上,集体应确定整个集体的主权。因为确定人有自愿加入集体的权利,只有个人在集体中的一天,集体就要求他无条件地服从,这是由集体的主权得出来的结论。集体只有当他显然是用有益于社会的活动来团结人的时候,才可能成为集体。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统一的教师集体的目的是:使自己本身的成就辉煌灿烂起来,同时,使整个集体的成就也辉煌灿烂起来。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67页。


  教师之间要团结无间,互相配合。

                           叶圣陶,见《听叶圣陶谈师德》,《上海教育》1983年第11期,第39页。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叶圣陶,见《听叶圣陶谈师德》,《上海教育》1983年第11期,第39页。


       我坚信只有当学校里有一个由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而这个核心必须具有一种伟大的人道思想,即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3-94页。


 当然,教师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组织的进修活动是很重要的。但是,事情还有它的另外一面,这就是教师个人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这绝不是指让教师关起门来,脱离教师集体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这种集体思想体现在代表会议、讨论会、专题研究会等各种活动中。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42页。


  同一学校里的教师,彼此间不仅在学校里应该维持友好的关系,而且要变成朋友。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页。


 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2页。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学生连接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集体的教育信念激励了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成为每个教师个人创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情。就是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在统一的、精诚团结的集体里,有很好才能的领导者来领导,那么,跟任何一个与教师集体分道扬镳的有经验、有才能的教师比较起来,也要作出更多的事情来。

《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94页。


 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05页。


 令人生厌的自私自利的邪德是固着在我们的腐败的天性里面的。因此,人人想到的没有别的事,只是自己的幸福,脑筋里面从不想到别人。这种紊乱的人生的最大的根源,因为人人都只顾自己的事情,忽视了共同的福利。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8页。


 谦恭与乐于帮助别人的心思是青年人的一种很大的美德,不,简直是一切年岁的人的一种美德。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21页。


 教师自己要多学习,互相帮助,交流经验,努力把最重要、最必需的知识授于学生。

克鲁普斯卡雅,见《克鲁普斯卡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576页。


 一个教师集体,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要不但能集体地为“自己的”班级负责,而且能为整个学校负责,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是很难想象的。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52页。


       至于校长、书记、教师应当平等相处,这是事势的必然。校长、书记、各科教师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的分别,当然必须平等相处。非但必须平等相处,还得在思想认识上,在习惯行动上,在出言吐语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学校教育的好效果。要是你东我西,他又不东不西而往南,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坏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叶圣陶:《论教育规律及其他》序,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你们不可让妒忌钻入你们的心胸,你们应当领导别人去得到那种不妒忌、不顾自己的利益、不想到邪恶的“教爱”。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52页。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叶圣陶,见《听叶圣陶谈师德》,《上海教育》1983年第11期,第39页。


 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05页。


 一个教师集体,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要不但能集体地为“自己的”班级负责,而且能为整个学校负责,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是很难想象的。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52页。


 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家始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教育的利剑和长矛往往为之交锋和折断的许多问题就会非常容易地得到解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9页。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34页。


 我们作教师的应当在自己的集体里发扬我们的教育道德,应当把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道主义原则视为每个教师教育素养的最重要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


 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情。就是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在统一的、精诚团结的集体里,有很好才能的领导者来领导,那么,跟任何一个与教师集体分道扬镳的有经验、有才能的教师比较起来,也要作出更多的事情来。

《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94页。


 实践证明全体教师的行动愈协调,教务工作与教养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之一致愈实现得多,则教学与教养的结果就愈益成功。

彼德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287页。


 集体的教育信念激励了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成为每个教师个人创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在那种学校全体教师之间没有完全一致的地方,在那种彼此不互助并且彼此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在那种对自己同志不善于谈不愉快的事情、要是别人对你谈不愉快的事情又善于生气的地方,在不善于命令同志(这是一种难事),或者不善于服从同志(这事更难)的地方——那儿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师的集体。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69页。


 假如学生从四面八方看到召唤他们去追求知识、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明灯,假如点燃这种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知识明灯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全体教师以及与他们一切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们,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每个儿童毫无例外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放射出他个人独有的智慧的光芒。那时候没有才能的、怠惰的学生一个也不会有,因为人生活在世界上,目的就是要做有才能的创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4页。


 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71页。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学生连接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页。


 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2页。


 威信是要自己来创造的,要利用生活中的任何机会来树立威信。在好的集体中威信是不可能被破坏的。集体本身就是支持它的。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85386页。


 统一的教师集体的目的是:使自己本身的成就辉煌灿烂起来,同时,使整个集体的成就也辉煌灿烂起来。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67页。


 当然,教师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组织的进修活动是很重要的。但是,事情还有它的另外一面,这就是教师个人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这绝不是指让教师关起门来,脱离教师集体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这种集体思想体现在代表会议、讨论会、专题研究会等各种活动中。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42页。


 我们把学校集体看成集体主义者相互关系上的最高而又最复杂的形式。学校集体是培养学生具有公民精神的教育机关,它塑造着共产主义建设积极参加者的品格。形象地说,它像是一个雏鸟从那儿开始独立起飞的鸟窝。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集体充满着崇高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这种精神状态中蕴含着各人的美和各人的审美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1页。


 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93页。


 集体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的精神世界是依靠相互的影响而形成的。人从集体中吸取许多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组成集体的人们的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就不会有集体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页。


 集体是由于目的一致、行动一致而结合起来的、由管理、纪律和负责任的机关所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的自由集团。集体是健康的人类社会中的社会机构。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8页。


 儿童的个性只有在集体当中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集体不会消灭儿童的个性,但能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内容。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07页。


 集体的奋斗目标应当体现全民的利益。只有当集体的活动、思想、感情、感受都能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共产主义的思想性才能成为集体的动力。这种统一性是整个集体和每个个人形成坚定思想信念的根源,也是最重要的促进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53页。


 一个集体越是追求道德美,它就越能表现出对邪恶的憎恨。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8页。


 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深厚的感情、完美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充实的思想——这些都是集体生活中珍贵的东西,如果缺少这些东西,就不可能有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人与人的交往是人对人的需求得到极广泛而又多方面的一种满足。培养集体的任务,在于如何使这种交往把人变得高尚,陶冶人的道德美,使人在与同志的交往中感到喜悦,产生要与人们在一起的不可遏制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只有在集体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加教育过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集体不只是在共同目的和共同劳动中把人们团结起来,并且要在这个劳动的共同组织中把人们团结起来。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1页。


在教育单独的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1页。


 我们相信,对个人的最实际的工作方式,是把个人保留在集体内,并且是这样的一种保留,要使个人认为他留在集体里是按着自己的愿望,是自愿的,其次,要使集体也是自愿地容纳这些个人。集体是个人的教师。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58页。


 由集体来确认和赞扬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是进行正确的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对一个受教育者来说,意识到自己给集体、给社会带来了好处,那是一种最深刻的道德上的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


 在对集体进行教育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个儿童具有各自独特的精神世界,必须细心地教育每个受教育者。教育个人是跟教育集体紧密联系的,但在一定意义上这又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特殊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1页。


 我们永远不要看不见一个事实: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涂尔干:摘自乔伊·帕尔默:《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


 经常用共产主义的崇高思想激励学生,使他们怀着共产主义的崇高感情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这是我们的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共产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的孩子,首先是因为它具有战斗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和人的自尊感。关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英雄主义,关于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关于跟旧世界的罪恶做斗争,所有这些,学生只有从书本和长辈的谈话中获知的。而为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而斗争,这是一个生动的现实。必须向我们的学生指出,这里是建功立业处。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页。


 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关切态度,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但是,集体的同情心和关切态度却更加有力量。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由于集体在困难时刻所给予的同情和帮助而产生的感激心情。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01页。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每个学生,当他自己刚刚发光的时候,就应当使别人也发光。如果不使别人发光,他自己也会熄灭的。这就是集体主义者教育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给予这些被摧残了的儿童的,不是抚养,不是傲慢的施舍,不是对人们不幸的假仁假义的同情。……给予他们的正是……我们国家一切最宝贵的东西——革命的果实,从斗争和苦难中得来的果实……。而在这些果实当中,……主要的是对待人的新的态度,人在集体中新的立场,对于集体新的关系和新的注意。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2页。


 个别学生的每一行为,他的每一成功或失败,都要看作共同事业的一种成功或失败。这种教育的逻辑应当真正地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生活里和集体的每一活动中。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2页。


 要使学校生活具有鲜明地表现出来的道德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培养愿望的文明——这是我们称之为学校生活的道德意义的那一复杂事物的最鲜明地特色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一个学校集体,只有当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存在基本的道德文明时,初步的道德文明才进入意识和心灵。这是一件十分简单、同时又十分复杂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这些关系归结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每个人都应当像对待人一样对待每个人。说它复杂,是因为人的关系应当包括精神生活范畴,涉及集体中所有的成员——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任何东西,也不能像传统那样能够巩固集体。培养传统、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46页。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集体的关注和爱护则更为有力。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儿童对自己的集体抱有感激心情,因为集体经常关心他,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他。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页。


 经过悉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01页。


 友谊就是培养人性的学校。要让孩子们自幼就体会到来自他人,首先是来自母亲、父亲的温暖。如果在父母亲的心灵中没有这种温暖,那就要帮助孩子从别人那里去寻找。友谊带来的幸福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把这个财富献给每一个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人带来无私的、同志式的关心和友爱,都应该为他人带来纯洁高尚的爱和欢乐。但这一切品质都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培养起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没有纯洁的友谊和真诚的同志关系,没有美好的爱人之心,一个社会就不会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美了。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页。


 我们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首先要忠于崇高的理想,并准备为之献出全部力量和生命。难道一个不忠于朋友的人能够忠于崇高的理想吗?有些教育工作者、家长、教师、少先队工作者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想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脱离人对人应有的责任感来培养崇高思想品质,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审慎而不懂感情的人,他们可以口唱共产主义道德的高调,却不惜蹂躏美好的闪烁着光芒的东西——人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07页。


 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使别人得到了快乐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为人之乐。

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没有分数行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丘:《论语·季氏》。


 如果一个人从童年开始就具有这样的坚强信念,即:没有友谊,没有纯洁的灵魂,没有真诚的感情,没有真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的快乐,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为灵魂美,为大家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相反地,如果没有这种信念,那么人就会逐渐变成一个只会索取幸福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个人的小天地比一切都可贵,比一切都重要,自私的个人享受和享乐迷住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看不见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天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童年时期就在他的心灵里埋下友谊的种子,让他能把自己心中的全部热情献给自己的朋友,为朋友的乐而乐,为朋友的忧而忧,这是十分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坊便会停止,同样,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发动和力量。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09210页。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做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45页。


 严酷的纪律不应当用在与功课或文学练习有关的事情上面,只能当碰到道德问题感受危险的时候才施用。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10页。


 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确定该这样或那样地管理自己。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449450页。


 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地变成一群小野兽。

《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出版社1956年版,第353页。


 集体是社会的有机体,……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这种模范的组织,爱护它,改善它,把它传给新的教师。这并非在两个人之间来讲道德,而是对于集体的正常成长的技巧而聪明的领导,这就是教师的使命。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42页。


 在有学校舆论和得到全校学生自治机构支持的全校纪律的情况下,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95页。


 正是纪律才能把社会和无政府区别开来,正是纪律才能决定自由。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10页。


 构成我们教育工作内容的东西,不是两人之间偶然影响的方法,不是顺利的不抵抗的方法,不是温和与安静的方法,而是集体的组织,对人提出要求的组织,即把一个人的现实的、生气蓬勃的、具有一定目的意向与集体的意向相结合的组织。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52页。


 共产主义教育中唯一主要的教育工具就是活跃的劳动集体。因此组织者的主要努力应当是建立这种集体,爱护和安排这种集体,养成一种作风和传统,并且加以指导……。

《马卡连柯全集》第七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83页。


 一切纪律只是自觉的遵守,不是受到无理的外力压迫而遵守。因此,对于破坏纪律的学生,不是惩戒而是说服。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克服无知的盲目。

《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


 惩戒方法以不用为是。如果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错误,那就是自己在精神上受了惩戒。

《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


 一般说来,应当尽可能地少处分,只有当非处分不可时,当处分显然是合适的并得到公众舆论的支持时,才应当处分。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83页。


 军队无放任,学校无放任,此今日世界各共和国之道例。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其为国患,莫此之尤。

张睿:《论严格教育旨趣书》,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17页。


 凡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必然是缺乏真正公民教育的地方,也就是养成原始人天然本性的温床。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74页。


 如果教育放弃严格的标准,因而对于学习所必需的努力不提供有效的鼓励,那么许多人将虚度在学的十二年,不过发现自己愚昧无知和缺乏基本训练日益处于严重不利的困境。

巴格莱:《要素教育的纲领》,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


 秩序必须建立在有较高性质的秩序的基础上。由于这个较高的秩序还不存在,我必须设法创造这个秩序,因为没有这个基础,我就不可能希望正确地来组织教学或是院务的一般管理。

裴斯泰洛齐:《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99页。


 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1页。


 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89页。


 经常惩罚所引起的孤独和对立,必然使同情心麻木,也就必然给同情心能够制止的那些过失开辟道路。

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05页。


 我们的惩罚就非得满足以下的要求不可:

(一)惩罚不应该只是使人身体上受痛苦。

(二)只有被惩罚者理解到全部的问题是集体保卫公共的利益的时候,换句话说,只有他知道集体要求他什么和为什么要求他的时候,惩罚才是有意义的。

(三)只有集体利益真正被破坏,并且破坏者轻视集体的要求,公然而且有意地进行这种破坏的时候,才应当使用惩罚。

(四)在某些情形下,如果破坏者声明,他服从集体命令,准备以后再不重复自己的错误(当然,只要这种声明不是显然欺骗的话),惩罚应当取消。

(五)惩罚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惩罚事实的本身以及表现在这一事实上的集体责备。

(六)惩罚应当是教育。被惩罚者应确切认识,为什么要惩罚他,并且理解到惩罚的意义。

我们认为运用惩罚的技术是有重大意义的。应当严格地按照具体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171页。


 因此,只有当问题在逻辑上已经很明白的时候,只有当舆论一致赞成惩罚的时候,才应当使用惩罚。凡是集体还没有站在你们这一方面的时候,凡是你们还没有把集体拉到自己这一方面的时候,是不可以应用惩罚的。凡是你们的决定可能被大家推翻的地方,要应用惩罚就不会产生益处,只能造成有害的影响。只有当你们感觉到集体和你们站的是一个立场,集体所想的和你们所想的完全一样,集体所指责的和你们所指责的也完全一样的时候,才能应用惩罚。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出版社1954年版,第282页。


 如果你们想整顿学校的秩序和纪律——这是必须做的事,——那首先就要提高教师们的威信。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36页。


 学校生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体,它是由成千上万的日常小事构成的,而日常小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相互联系,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有客观规律在支配着它。校长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看出本质。由具体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体,这就需要概括,需要总结。总结就是去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校长就是依靠规律性的认识去领导学校工作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2页。


 学校是用以关心所有不然会被忽视的事物的社会机构。……就社会职责而言,学校是剩余财产的承受者。别的机构不愿意管的,学校必须管起来。

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学校为几乎所有的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要求很严的情境。如果学校的学习是有效而成功的话,学生对自己适应学校要求的能力便是有信心。学生一旦具有这种信心,他的自我概念便得到改善,而在一种学校教育层次取得了成功,几乎能保证在下一个学校教育层次中也取得成功。这又转而进一步增强了个人的自信心。

《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


 学校,也只有学校,能为极大多数男孩和女孩提供一种手段,使升华作用得以平安地完成,使青年期的冲突能产生一个和睦并完全控制着它的潜力的性格。

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768页。


 ……在学校中应有严肃的管理,容许说笑话,但不能整个事业变成笑话,温和而不谄媚,公平而不吹毛求疵,仁慈而不软弱,有秩序而不拘泥,主要的,是真正有理智的活动。

乌申斯基:《“祖国语言”教学指南》,见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48页。


 ……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应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并充满着艺术、历史和科学的精神。当学校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强大的并且最好的保证。

杜威:《学校和社会》,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899年版,第3940页。


 教育领导的秘密之一,就在于激发起教师的探索的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3页。


 对于易怒的教师,我们也抱有同样的希望,但只有当你已经准备好要进行果断干预,可以明确清晰地告知事实,并向愤怒的教师提供积极的选择——给予他们一起合作、团队协作、受到关注、得到接纳和肯定的机会——希望才有肯能不会落空。

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6页。


 多数新手教师就像任何领域的学徒一样,他们需要花费时间学会使用这门手艺的各种工具,然后才能变成熟练工。多数新手在被给予鼓励和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适应,只有少数人例外,他们在面试时虽然能准确回答为题,过了关而成为教师,实际上却不能很好地适应。

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管理一定要隐藏在教育本身里面不被注意,因为它肯定的不可能属于教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85页。


 用教学(来指称某些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把一个典型教师的所有行为活动,以及这些行为活动所在的环境因素都加起来作为教学的定义,那么将没有一个个体教师的活动能符合这种定义。但无论如何,教师们总是在“教学”。

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满足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教育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即儿童本身也不认为是教育。此外,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7页。


 要了解师生的经历,没有比亲自去教学更好的方法了。

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12页。


 如果你教的东西你的学生没有学到,相当于你卖的东西别人没有买到。

迈克万:《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培养儿童心灵并不全然是与管理无关的事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8页。


 并不是所有的自我活动都是适宜的,而是要适当的种类、适当的程度的活动。不然的话,生动活泼的儿童就可以随他们自己去,不需要教育甚至于不需要管理了。

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96297页。


 父母关心的是家庭,统治者关心的是国家。二者都不以普遍的善和完美作为自己的宗旨,而人的命运却应该致力于这一宗旨,人也有这种向往的禀性。可是教育规划的基础必须放眼天下。那么,普遍的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否有害呢?永远无害!

伊曼纽尔·康德:《论教育》,引自杨自伍编《教育:让人成为人——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我想民主一直在慢慢起作用,改造着学校,使之对儿童的天性更敏感;大概还特别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使儿童尽量发展,并独立思考。

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民主的校长,也有四种任务:①培养在职的教师,教师是从各处来的,校长应负有责任使教师进步;②通过教员使学生进步并且丰富的进步;③在学校中提拔为老百姓服务的人,如小先生之类;④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87页。


 ……领导学校的多年经验使我深信: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教师,让他们避免各种各样的文牍和“措施”。我们学校定了一条规则:教师不写任何总结和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应当由校长来写,不许让教师每人分担一部分,然后凑到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53页。


 要少发命令。命令只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的时候才用。

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页。


 只有在集体中经常培养积极分子,只有领导者不怕积极分子并且让他参与机关活动中的最重要部门,只有领导者和积极分子处在经常的友好的实事求是的关系中,只有加强工作以及利用自治机构的威信,——只有这样,具有这么巨大的意义的全体大会才会是正确的。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52页。


 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应当有可能去找教育领导者,向他请求和申诉,跟他商量事情。晚上和夜静的时候,应当让那些需要教育领导者的亲切帮助的人有可能来找。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78页。


 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这是校长对教师做工作的主要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


 必须随时随地培养自我批评的习惯,激发学生揭露教育机关工作中的缺点的意愿,哪怕因此不得不批评行政和个别同志;同时应当培养自豪感和对自己教育机关的爱护,希望它的名声是好的名声的意愿。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07页。


 学校一切事,不是校长一人号令,应大家共同商量,所以要大家同负责任。有了此种力量,才能一致的奋斗,况教育目的不是饭碗,安有高过此的意思。若要达到这种意思,非得全体一致的动作不可,所以校务要公开。

《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


 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高等学校是学术活动的场所,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于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提高学术水平的关键又在于不断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发扬学术民主,提倡自由探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7页。


 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附益林琴南君函》,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60页。


 没有对儿童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61页。


 每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现在都知道,一所经常笼罩着惩罚的乌云的学校,就表面秩序而论,往往并不比少用惩罚的学校强。学生犯规是必定会发生的,并且必须加以处理,……应该把它们看做在课程中、在教学方法中或者在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条件中,存在着一些缺点的标志。

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


 我们的责任不是用粗野的方法去管教学生,我们的责任是用最好的方法组织学生的力量。

《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656页。


 通常实施的惩罚是教育上的自杀,是自己对教育力量的否定,是教育的堕落。必须用真正的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必定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

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我们应该……去组织学校,使它们在各种方面能够像一座用最巨大的技巧做成功的,用最精细的工具巧妙地雕镂着的钟一样。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74页。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