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特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2-19浏览次数:14

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工作与中小学教师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如职业使命、工作方式、教育对象等等,但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也可以说,正是学术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前面诸多差异的存在。因而学术职业也就成为分析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特点的一个最重要的视角。

  

()学术职业的特性与大学教师的工作

  

      “学术职业,简单来说就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播、整合和应用为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大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学术职业,具有以下具体特性。

  

      1.高深知识是学术职业的基础

  

    学术职业以高深知识为基础。高深知识不同于一般知识,它是关于严肃事物的系统化的、专门化的高水平知识,具有深奥性。大学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高深知识的,他们的职责就是探索、传播、整合高深知识。高深知识也形成了大学教师与学科或专业的命运相依关系。高深知识的日益分化形成众多独立的学科,学科是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命脉,他们的学术活动与成就都建立在学科之上,对学科的忠诚度远胜于对他们所在大学的忠诚度。

    此外,高深知识还定义了学术职业的内在伦理性。高深知识反映的是人类对事物客观、公正、准确的认识,也反映了人类求真的过程,更表达了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渴求,它蕴含人类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所以,离开高深知识,学术职业不仅背离求真的本义,也会亵渎人类这种创造性的精神实践活动。

  

      2.崇尚学术自由是学术职业的核心精神特质

  

    学术自由是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如经济、政治因素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高深知识的探索、传播的自由,它是人的精神自由在学术职业中的体现。作为一项求真活动,只有理智的自由,才有探索的自由,才有高深知识的发现。而且求真活动只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逻辑,服从科学研究的逻辑,不关乎其他任何因素,完全是一项思想自由的活动。所以说,学术自由与高深知识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自由是学术职业的生存环境和根基。

  

    追求学术自由的职业生存方式形成了大学教师独特的精神气质。大学教师视野开阔、开放进取、独立自主,对强权、控制、规训极为敏感和反感,他们也具有寂寞、孤傲,甚至不合群的个性,这是因为理智自由赋予他们成为精神的贵族,不附庸他人。崇尚学术自由还是大学教师重要的专业伦理。附庸权势、追名逐利、缺乏批判精神等都是有违学术自由精神的,也是有损学术职业的尊严和大学作为知识殿堂的声誉的。

  

     3.学术共同体是学术职业伦理关系的实体

  

    学术共同体是学术职业的基本存在形式,它以探索高深知识为使命,遵守共同的学术理念、规范和品质。在宽泛意义上,学术共同体是所有学术人的共同体,它可以是一个学科内的、一所大学内的,也可以跨越学科、大学、地区和国家的限制,它既存在于教师之间,也存在于师生之间。

  

    大学教师面临非常多样的伦理关系,不仅涉及与职业、学生、同事、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还涉及与知识、学科、专业组织等的关系,但这些关系都共存且整合于学术共同体中,这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所处的伦理关系是一个教育共同体,教师身份是基础。大学教师的所有工作是在学术共同体中展开的,也受到学术共同体的规范与监督。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组成的是教学共同体,但其地基是学术共同体,因为大学教学意义的实现是基于高深知识的教与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也是因大学教师的学者身份而产生的,其背后是社会对大学教师专业学识和学者品质的信赖,对学术共同体的信任。总之,学术共同体是学术职业伦理关系的存在实体。

  

    其实,大学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学术职业,其意义远不止于它作为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探索高深知识,崇尚学术自由,依存并团结在学术共同体中,使大学教师的工作充满了鲜明的志趣性、浓厚的精神性和无限的进取性,所以学术职业更是一种学术志业。

  

()

  

学术职业视角下的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特点

  

      “学术职业是对大学教师职业的整体定性。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教师的工作伦理呈现出以下几点明显不同于中小学学段教师伦理的特点。

  

      1.自由探究与理智诚实等学术精神是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追求

  

    任何职业都有自己一贯追求的核心价值品质,它表征职业人的生存方式,也体现其精神品格。学术职业以高深知识为基础,所以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教育伦理关系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术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中。故而学术精神是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追求,也构成其底色。学术精神是一个涵盖较广的概念,包含一切与探索高深知识有关的精神特质,如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学术批判、学术民主等,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这就是自由探究与理智诚实。

  

    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术职业的身份和角色虽然发生了一定转换,但自由探索高深知识的使命始终未变。没有自由探究,就没有高深知识,大学教师的教学、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就都将是无根之木。自由探究是以理智好奇为基础的,以探索真理为旨趣,它蕴藏学术热情与批判思维,其最高境界是马克思·韦伯所言的学术献身精神。理智诚实是对自由探究的限定,指遵循科学精神,对知识和知识探索坚持严谨、客观、真实的原则,没有理智的诚实,自由探究就会偏离科学和伦理的轨道。而且学术人在审判知识的科学性和伦理性上具有优先权和决定权,这就更加需要理智的诚实。理智诚实是学术研究的内在之义,在教学和社会服务中它同样不可或缺,正因此理智诚实是学术职业和大学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基础。

  

      2.多重角色的交织与碰撞构成大学教师伦理的复杂样态

  

    大学教师身担学者、师者、社会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它们跨越了不同领域,所以大学教师伦理越出了教师内部,是研究伦理、教学伦理、师生交往伦理与服务伦理等不同领域中伦理要求的综合,其中交织了学术逻辑、教育逻辑、交往逻辑和市场逻辑等多种逻辑,这就形成了大学教师伦理的复杂样态。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同角色责任之间的碰撞,如学术研究责任与教学责任;二是同一角色中不同逻辑的交织,主要显现为学术逻辑与其他逻辑之间的碰撞,如课堂教学中的学术逻辑与教育逻辑,社会服务中的市场逻辑与学术逻辑。这使大学教师更容易遭遇伦理冲突,从而面临很大的伦理失范风险,因而处理好多种角色伦理之间的关系是大学教师专业伦理有机整合的重要保障。

  

    在这种复杂的伦理样态中,师者伦理是最易受到冲击的。一则对学术研究的过度重视冲击了师者的角色,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教学都遭遇了质量拷问,即与此有关。二则在中小学教师伦理中,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一位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那么他与职业、与同事和学生家长等之间的关系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获得道德化的处理,因为它们都与育人相关联。然而在大学教师伦理体系中,学术精神虽然是核心精神,但它却不能完全整合师者伦理,而且由于各种利益考量,师者伦理常常是最容易被让渡出去的。

  

     3.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平衡是大学教师伦理和谐的关键

  

    在伦理世界,自由与责任始终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自由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对自由的一种规约。越是享有较大自由的人,越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自由的诉求必须与相应的责任相匹配,否则二者就会出现失衡,导致伦理失范,所以唐纳德·肯尼迪干脆说:在谈论职业时,责任和道德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1]。大学教师崇尚学术自由,这使他们比普通人对自由有更强烈的敏感性和诉求,也更容易遭遇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失衡,所以平衡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大学教师伦理和谐的关键所在。

  

    大学教师的自由与责任间的失衡通常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种角色内部,主要是作为学者的研究自由与研究责任之间的失衡。大学教师享有探究的自由,但学术探究必须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包括方法伦理、对象伦理、知识伦理,它们涉及学术研究对知识、研究对象和社会的责任。同时,学术自由精神可以使大学教师保持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但也容易使他们形成偏执的学术认知和学术垄断,导致追求学术自由与维护良好学术秩序、民主氛围的责任之间出现失衡。此外,大学的组织机构性质会对学术自由构成保护但也会形成一定限制,在维护学术自由与履行作为大学学术共同体中一员的责任之间会出现断裂。二是不同角色间,典型表现是学者的言论自由与师者的教育责任之间的碰撞。大学教师享有言论自由,但在培养学生上,言论自由必须是有道德限度的,它既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培养追随者,也不能渗透消极价值观,因为教书育人是教育伦理的首要原则。

  

     4. 建构性与监督性是大学教师伦理实践的突出特征

  

    通常,在建构中小学教师伦理上,国家层面的师德建设和教师个体的伦理自觉发挥主要力量,教师专业组织的作用在各个国家有所差异。但大学教师伦理则不同,它除了依靠国家和个体的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业内部力量,这就是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学术职业人的归属地,它自学术职业产生之初就自发地形成了一套学术人必须遵守的稳定的、共识性的学术信念、规范和行为习惯等。所以,学术共同体赋予了大学教师伦理实践的自主建构性,恰恰是这种自主建构性确保了学术职业的属性和特征,也形成了学术职业永恒追求的学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共同体还会主动根据学术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完善。大学教师伦理的自主建构主要是通过大学、学科和专业组织等学术共同体实现的,如大学的学术环境、制度建设,学科的共同旨趣、学术传统、学科研究范式和规范,专业组织的伦理操守等。

  

    学术共同体也促成了大学教师伦理实践的自我监督,这是由同行评议和监督实现的。在大学教师伦理中,同行评议往往比社会舆论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因为它关乎教师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声誉。一旦在学术共同体中失信、失德,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生涯必将受到重创。所以,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伦理建构和监督作用是推进大学教师伦理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路径。

  

    综上所述,大学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就在于它是一种学术职业。以高深知识为基础、崇尚学术自由、以学术共同体为其伦理关系的实体等等学术职业的特性使得大学教师伦理独具特点。而明晰大学教师伦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明晰大学教师伦理的重心,探寻大学教师伦理的内在发展逻辑,为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基本的参照。二是它有助于帮助大学教师突破对教师伦理的经验化认知,克服以一般伦理或者中小学教师伦理简单推演大学教师伦理,以学者素养淹没师者伦理等具体师德修养问题,促使他们对教师伦理产生更为深刻的元认知,提高伦理自觉意识。三是它可以为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奠定学理基础,从而增强师德规范建设的专业性、具体性,促进师德建设举措的科学性、发展性,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职业生活、专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 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3.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

(本文作者:李菲,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文字编辑:雨桥)

(网络编辑:刘文一)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