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铸魂,让教师在经历中体悟幸福——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师德建设经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3-14浏览次数:19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坐落在松江老城区,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所拥 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成功地在数次转型中不断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办学质量较高、在市和区都有一定影 响力的大型高中。学校的发展,除了上级的支持,区内外专家的热心帮助外,也和学校高度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常抓“明师德、铸师魂”,增强队伍凝聚力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发展中,学校坚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逐渐确立了一条教师从入职到退休的师 德建设之路。我们认为,重视师德建设,除了师德是教师职业必备的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保持高涨的事 业热情。

       一、入职导向
  学校珍惜引进的每一位新人,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在队伍建设中重视师德的树立和 校本文化的浸润,培养教师对学校、教育的情感,增强职业自觉,树立长期从教的事业心。 

      (一)树立团队观念
  不管新教师引进数量的多少,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都非常郑重地举行新教师入校教育会。 入校教育会一般都由校长亲自主持,学校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参加。会上, 由校长向新教师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方向等,旨在增进教师对学校的了解, 树立为学校发展努力奋斗的志向。

       同时,还对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师德教育,鼓励教师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尤其要求新教师要尽快融入学校团队,了解学校文化,将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 结合在一起,树立个人的发展要以学校发展为依托、个人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职业理念。

      (二)明确职业方向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学校要求他们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认识,把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教师职务视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职业,要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使命感、幸福感。

       我们都知道,做人的工作是艰难的,而做培养人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选择教师职业需 要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要甘于牺牲、乐于奉献。青年人选择教师职业,本身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是,要走好教师之路,光有勇气是不够的。

       学校告诫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务必要清醒认识到:走上教育之路,基本就和物质上 的致富无缘,但是,却会走上一条精神富裕之路。当然,也应该明确,随着国家在教育上投 入的不断增加,教师的精神富裕也是建立在可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我们告诉新教师: 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而要站得高,首先是思想上要提高对教师工作的 认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鼓励新教师走进学生圈,学会通过与学生的频繁 交流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要把职业的幸福感建立 在学生的成长上。

       为了帮助教师走上入职第一步,学校在工作、生活上处处关心。除了要求各职能部门主动联系新教师安排各项事务,还专门拟定《新教师报到相关事项》,帮助新教师便利地和学校各部门联系工作,寻求各种帮助,使新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尽快融入学校,愉快 进入工作角色。

       二、职业升华
  教师成长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师德的确立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上,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师素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相辅相成。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就不可能有专业技能发展上的追求; 而没有专业技能发展上的要求,则会导致教师在职业上的懈怠和对教育的不负责。因此,我 们在师德建设中,始终师德和专业技能两手抓。

      (一)塑造高尚师德,树立为学生服务信念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师德建设有章可循。学校在多年发展中,不断完善师德 发展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师德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和实施《关 于实行师德师风建设“一票否决制”的“十不”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若干行为的实 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认真落 实《关于对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兼职及补课进行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规范教师行为。

      落实教育常规,保证师德教育及时到位。教师在不断成长中,需要不断学习、 接受再教育。学校举办“新师说”讲坛,对教师进行师德系列教育;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园 网等各种途径,加强法制宣传、政策解读,对重要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如,《关于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 重要文件,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上和党和国家的正常保持一致, 并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建立表彰制度,弘扬教师专业发展正气。在教师发展中,榜样的示范具有强 大的引导力。为了鼓励教师争创先进,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学校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全员 德育奖,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并给予奖励。另外,学校在官方网站设立名 师专栏,对名师进行宣传,增强教师荣誉感,体悟业绩优秀的幸福感;设立教师墙,向全校 师生展示教师风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

      借助校外力量,提升师德建设理论素养。为了在师德建设方面努力开拓创新, 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经验,建立新认识,学校积极寻求校外机构的力量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学校与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合作,成为该中心“上海师德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研究 项目的基地学校,组织国内教育伦理和师德建设研究专家,通过师德调查研究和缜密论证, 推进学校的师德建设,寻求针对性的创新思路和决策咨询。
  我们希望,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通过师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强职业自觉,将教师工作 视为有意义、能实现人生的事业,并在从教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二)提升专业技能,增强为学生服务能力
  我们要求教师牢记:学校和教师的所有工作出发点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为学 生的终生发展提供精致的服务。因此,教师必须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探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 的研究,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增强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教学研究提能力。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上深入开展“三个三分之一”课堂教 学研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长短课时制”,探索教改新形势下更有 效的课堂教学等,在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演变中,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努力提高 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管理创新扬个性。学校自组织的形态组建“新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主动发 展,充分利用“新书院”这一教师研训的新平台,实现研究能力、指导能力的提升。

      课题研究助发展。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制度,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 究。尤其要求青年教师以“科研沙龙”为平台,开展研究的合作、交流,坚持每年申报学校 小课题,在实践研究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在职进修提素养。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提升学历水平。目前,招聘 过程中硕士生应聘高中教师已经司空见惯,博士生应聘高中教师岗位也屡见不鲜,以往奖励 本科生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的政策已逐渐自然消亡,不少学校已不再支持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 士。我校历年来,鼓励学校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思想始终如一。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为 进修的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课时安排、零时调整等。近3年里,又培养出了1位博士、 3位硕士。

      指导研究增才干。学校成为学生发展中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展指导。 学校是市内较早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学校之一,在多年研究的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能胜任学生发展指导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倡导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号召每一位教职工积极参与校园德育,共同为学生发展服务。

       社区共建尽责任。教师身份只是职业分工而已,教师除了承担学校的教育工 作,还是一个社会人,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校园外的社会建设,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社区建设,除了要求党员在社区党组织报道之外,还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如学校和玉树南苑居委会结对共建,参加了区域化“书籍改变了我” 交流活动等。在社会参与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年度最有价值奖”,增强教师荣誉感;开展工会活动,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开展阳光体育节,融洽师生人际关等。 所有这一切,始终围绕着为学生发 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展开,教师素养的提升、能力的发展都是为了增强服务能力。

       三、传承发展
  我校文化氛围、教师间关系融洽。这样的工作氛围,都在职的教师来讲,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学校重视师德的传承,除了常规的师德教育外,尤其注重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学校师德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

      (一)结对传承
  老教师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巨大的精神宝库。学校非常珍惜和重视他们在帮助学校发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学校建立结对帮教制度,请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青年教师坚定职业信念、提升师德修养、立志岗位成才。

       语文组老教师沈蕴芬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深得学校老师的敬重。她在带教青年教师谢 正驰的多年中,不论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都悉心指导,从不间断,体现了精益求 精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能力、对青年人真诚的关 爱,都激励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小谢在沈老师的指导下,成长迅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 很快脱颖而出,成为2008年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教研组长、区学科名师。而在她 成长起来后,又像沈蕴芬老师那样一丝不苟地热心指导组内的青年教师,孙佳、朱蕾等青年 教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快速成长。朱蕾在仅仅3年教龄时,就成为2016年上海市十大“语 文教学之星”、孙佳成为区学科名师。我们相信,在老教师高尚师德的感染和无私的帮助下, 更多的青年教师将感受到高尚师德的魅力,鞭策自己茁壮成长。

      (二)临别一课
  学校希望每一位退休的教师都能在全体教职工的敬意中卸下重任,而不是悄悄地消失在校园里。教师退休离职之前,学校专门安排全校教职工参加的离职仪式。

       离别仪式上,校长向全体教职工深情介绍教师在学校发展中作出的贡献,表达敬意和谢意,全体教师则鼓掌致敬。隆重地离职仪式,让临退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成就感、幸福感。 临退教师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都会感谢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事间的友好协作,尤其是自己成长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流露出对学校的深深眷恋和更好发展的期盼。

       离别感言,是临退教师的真情表露,也是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和鞭策,激励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教育业绩,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完美,它是退休教师给在职教师上的生动一课。

       学校也支持和鼓励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的特点,为组内即将退休的教师举行各种欢送仪式。 如语文组举行“回眸岁月,再续芳华”茶话会,向两位即将退休、在教育岗位上奉献韶华和 勤耕耘的资深教师,表达谢意和祝福。两位老教师在茶话会上的从容、大度,则使组内的教师再一次感悟教育是一个有温度、需情怀、应坚守的职业。

      (三)职后反哺
  退休教师是极好教育的资源,他们在离职后的一举一动对在职教师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师德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学校也非常注重邀请退休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对学校师德建设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蔡仲瑜是我校退休的语文教师、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书法家。退休后,各种活动非常频 繁。但是,当学校因工作需要,要请他上书法课时,他二话不说,放下校外的一切活动,到学校来任教。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在职教师没有丝毫差别,对学校的热爱之心在平凡的工作中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这一切,也深深打动着周围的教师:对学校、教育的热爱, 退休不是终点,而这种爱心产生的基础就在于任职期间的培养。
      师德,是教师成长的灵魂。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但是,把高尚师德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让教师从内心深处 把教书育人的收获视为幸福之源,从而为促进学生发展尽心尽力,始终是我们师德建设的目标。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陈松茂)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