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塑尚师重德之风 成教师育人之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7-08浏览次数:11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全面部署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探索教师思政工作新模式,创新教师思治工作新方法,把树立道德规范、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逐步构建、实施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升育人成效。

        一、现实背景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扭转“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带来的新挑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思政工作理念陈旧、载体单一、手段薄弱、成效不显,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合力等。

        二、特色做法

      (一)尊师重德树风尚。

      (1)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群体,成体系、有重点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不断坚定广大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定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专项计划》,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强化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海归教师的国情教育。

1 新教师培训

        (2)培育校园文化,凝练电机精神。充分发掘学校文化,凝练大学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神,让校训和学校精神内化成为全校教师的精神支撑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

        3)弘扬尚师之风,树立良好风气。大力塑造“认真执教、严谨治学、学风浓郁”的校园风气,自2014年起开展“中国梦·电机美”系列宣传,通过师德标兵和教书育人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弘扬电机校园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梦人”;深入开展“师德好教师奖”“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管理服务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等,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

2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

(二)规范制度育意识。学校深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养成与培育,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落实各项措施,规范育德意识养成。完善、实施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实行新任教师入职宣誓、师德承诺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青年教师“一对一”导师制,做好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道德教育;采用教师个人自评、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师德综合评价,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每学期开展师德师风调查等。

2)强化制度“牵引”,突显育人责任担当。制定实施《职称评聘教学评议暂行办法》,加大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考核比重,避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从实施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以来,除了提升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比例,全面落实教师课后“辅导答疑”等规定动作外,学校还增加了一些“自选动作”,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基本职能,强化教师的岗位责任。比如,学校对教授、副教授的教学工作量考核,以课堂教学的课时数为基准,教师只带教毕业设计不承担课堂教学的,将不记入课堂教学工作量等。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正在以制度牵引的方式,倒逼更多教师在本科教学上投入更多心力。眼下,这些规定、举措正凝合在一起,形成叠加效应,变成了一股推动教学革新、落实“课程思政”的内生力量。

3)实施“一票否决”制,严守师德底线。坚持师德师风教育宣传制度化、常态化,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治理,使广大教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在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考核环节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三)“课程思政”育认知。在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让所有课堂都肩负起育人功能,切实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结合“课程思政”,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让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

1)在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功能中涵养师道。积极挖掘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育人价值,通过完善教学大纲,规范“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提升育德能力、培养育人责任,传承中华师道。目前,正在培育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典型课程共有40门。

2)在深入推进“中国系列”课程建设中拓展视野。积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项计划”,积极建设“中国系列”之“中国装备”“中国制慧”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聚焦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培育等选题,以工业最前沿、创新最前沿、成就最前沿的内容,夯实课程教学的知识内涵,以贴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内容体系来实现价值导向。

(四)平台建设促发展。

1)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学校全方位启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学习与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与学讲坛”“教学工作坊”“教学午餐会”、教师教学法比赛、微课教学竞赛等。参与人数由2014年的155人、235人次(覆盖面为22.37%),跃升到2015年的293人、645人次(覆盖面为41.2%),再跃升到2016年的503人、2235人次(覆盖面为70.08%),再跃升到2017年的707人,2475人次(覆盖面为90.29%)。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收获教学心得,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教学,取得教学上的长足进步。在20162017年的第二、三届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分别有2位参赛青年教师以优异的表现斩获人文科学和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组一等奖,1位参赛青年教师斩获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二等奖,4位参赛青年教师斩获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三等奖等佳绩。      

2)推行学分“银行”,引导教师自我管理。教师教学发展“学分制”管理,实行学校宏观指导,教师自主选修,学分登记管理的办法,主要包括教学培训、学术培训、在线培训的学分制管理,要求每位教师在1个聘期(3年)内需完成15个学分,其中应包含9个教学培训学分、4个学术培训学分,2个在线培训学分。教师完成学分的情况作为教师聘期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和名优教师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挂职实践炼能力。

1)走进企业,挂职提升能力。学校是沃土,企业是春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个外部条件。学校搭建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平台,积极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特征的师资队伍,为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2010年以来,累计有141名教师赴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为期一年的产学研挂职锻炼,他们有的直接进入企业的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有的直接担任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在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

       2)融入社会,参与助推成长。完善教师在岗培训制度和发展综合支持计划,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实际,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对外合作等途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 教师下企业挂职

4 校企合作照片

三、未来方向

学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9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建立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并体现在广大教师举止行为中。二、全面实施以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培训计划。在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让所有课堂都肩负起育人功能,切实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三、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四、研究制订《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问题报告、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等制度,全面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面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等。

(供稿:上海电机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