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奇:师德培训离不开系统的理论学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7-29浏览次数:23

     近些年来,全社会对于师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师德作为教师培训(包括在职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积极的发展变化。不过,当前的师德培训工作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与改进的地方,其中一点就是对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强调得还不够。

提升师德水平为什么离不开教师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手段服务于目的,因此归根结底,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师德的特点有关。首先,我们所追求的师德,是高度自律的,是得到教师自觉认同的。师德固然可以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和呈现,但仅仅这样还不是真正的师德。真正的师德必须以教师特定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为内核。一个具备真正师德的教师,其践行职业伦理规范或道德要求,主要不是出于外在因素的强制,而是出于自身内在的思想情感和理想信念。这就是通常所讲的真正道德的自律性。我们所追求的师德,就是这种高度自律性的师德。自律性的师德,不会像单纯的规章制度那样仅仅是外部的规约甚至强制,而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帮助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引导和激励的力量。

既然师德应以教师特定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为内核,在师德培训中就需要思考教师正确的思想情感和理想信念从何而来。无疑,这种正确的思想情感与理想信念必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一定的理论素养则是其中至为关键的一项。比如,热爱教育是教师的最重要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信念。可是须知,一个人只有对于教育的社会意义、个人意义有自觉认识,他对教育的热爱才会持之以恒;只有对社会和教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他才知道应该爱什么样的教育。缺少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一个人固然可以热爱教育,但这种热爱难免是脆弱的或盲目的。

其次,我们所追求的师德,是具有足够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师德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让教师知道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各种行为哪些是正当的、适宜的,哪些是不正当的、不适宜的,从而认同、选择那些正当的、适宜的,拒绝、抛弃那些不正当的、不适宜的。但众所周知,教育教学中的现象、行为林林总总、多种多样,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要对其做正确的善恶判断,很多时候远比人们一般认为的要困难。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与社会系统之间、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如果我们连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好社会都缺乏清晰认识,或者连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基本互动规律都缺乏了解,我们不可能确立起正确的教育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即便我们同意,把探索和确立教育伦理规范与道德标准的主要任务托付给专家,依然不能说接受师德培训的教师可以抛开系统的理论学习。一个基本道理在于,教师从外部所能得到的伦理道德的指导,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原则性的,而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却经常是特殊性的。运用原则性的伦理规范、道德要求来妥善处理特殊性的具体问题,这是一项挑战,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轻松应对。原则是简单的,而生活永远是复杂的。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往往会发生许多道德上的困惑,以及他们的某些行为选择有时会引发激烈争议。这至少部分地说明,教师师德的成熟程度还不够,运用原则性的伦理道德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至于提高教师应对职业难题的能力、促使其职业道德走向成熟,可以断言,除了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从而使教师深刻领会教师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的精神实质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这是因为,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对教师伦理道德的精神实质的领会就可能越透彻,对复杂的具体问题的处理也就可能越自如、越妥当。

       当前,在我们的师德培训工作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轻视相关理论尤其是教育伦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的现象。这是由于我们低估了塑造高水平师德的难度,低估了理论素养对高水平师德的重要性。讲求师德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乃至简便易行,是必要的、应该的,尤其对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师更是如此。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的师德培训可以把理论学习弃之不顾。不管哪种学科的教师,忽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的师德发展都将行之不远。高水平师德的养成并不容易,因而就像在所有事情上一样,在这项工作中也须抱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


(作者:贾新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王爱弟)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