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成果丰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12浏览次数:93


 为了推动教育伦理理论研究与我国师德实践相结合,努力培育“四有教师”,201510月,在中国伦理学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倡导启动了第一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受到全国教育界、伦理学界的热烈欢迎,不少大中小学积极参与。在建设单位主动申请的基础上,按照学会关于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全国有18家单位成为第一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

 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一是赶上了好机遇。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国家关于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工作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有志于推动这一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专家学者,主动为大家搭建了好平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量,群策群力,为师德基地建设而努力。

 二是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遇见好团队。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全国教育伦理学会牵头全国十大师范院校著名学者编著的《教育伦理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她为师德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是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丰硕成果,满足基层师德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是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好的经验、取得了好的成效。具体说,呈现出三性:(1)主动性。如,福建师范大学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以教师伦理委员会扎实推进师德实践创新工作;湖南省东安县教育局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全面推动中小学师德实践创新工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师德教育研究中心为载体,带动江苏省内中小学师德实践创新工作。(2)主体性。师德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启动、发动和行动充分体现了发起者、建设者、参与者的主体性,形成外在督促与内在驱动的统一。福建师范大学在伦理学高端论坛上将本校起草的师德评价体系交给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上海师范大学多次组织师德评价体系论证,强调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创新性。南京晓庄学院以陶行知纪念馆重建为契机,探索师德实践创新的新路子、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坚持创新师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路径,不断推进师德实践创新工作。

 另外,师德实践与创新做到三有:(1)有思路。师德实践创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照抄,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不少建设单位在实践中上下求索。几个师范院校建设单位,四年来,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整合校内体制优势,不断聚焦师德教育问题,坚持教学与研究统一、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融通,校内联动与向中小学辐射结合,在三全育人中融入师德教育。(2)有制度。建设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如,东北大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实验学校、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等。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底线,规定红线,确定教师行为规范,引导教师追求教育至善。(3)有特色。不少建设单位在师德实践创新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建设特色。如,上海师范大学把传承师德文脉与讲好身边师德故事结合起来,起到弘扬师德文化、感化育人的效果。福建师范大学把师德建设与推进全员育人有机统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师德建设过程实现大中小学联动,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提高基地建设的水平,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从今年4月起,启动第一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单位的总结、交流、指导和考察工作。经过建设单位总结、自评和申请,组织专家考察评估和推荐,2019920日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10个单位继续“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建设。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下一阶段建设,时间为2019921日至2023920日。决定命名6个单位为第一批“全国优秀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六家单位分别是:福建师范大学、湖南省东安县教育局、上海师范大学工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

 在2019921日全国第七届教育伦理学大会年会上,第一批“全国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10个代表在大会和分组专题讨论中交流了丰富多样的生动经验。大家信心满满,决心再接再厉,锐意创新,努力积累新经验,树立新标杆,以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