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出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31浏览次数:16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原副会长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老师获得的这一荣誉,既是对她近70年教育生涯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全国16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肯定。商务印书馆适时推出于漪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

 于漪被誉为“育人师表”“教改旗帜”。尤其是她的“教文育人、德智融合”语文教育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

用语文点亮生命灯火

 于老师始终牢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播撒着知识与做人的种子。她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责任大于天。她在为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新撰写的《开篇絮语》中说:“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手持火种,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灯火……唤醒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教师要做“燃灯者”,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盏明灯。她常对青年教师说,你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意味着你选择了高尚。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来告诫自己。时刻想着自己是教师,和市侩不一样,不能把教书当生意做,不能从学生身上揩油。只有对学生一片丹心,才能和学生心心相印。她深信,身教胜于言教,久久为功,学生自身就会生发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积极主动地高擎生命的灯火。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教育归根结底不是要解决学生未来的吃饭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的灵魂问题。基础教育要站稳立德树人的脚跟,“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断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千方百计提高育人质量。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站上讲台就是用生命在歌唱。

从祖国语文汲取精神力量

 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那就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她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绝不是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习、写几篇文章那样简单。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熏陶和民族情结感染。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魂,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的是语言文字及其包蕴的内涵,教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人类进步文化的精粹,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会被感动。于老师常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她曾上过两千多节公开课,但从不跟风,不赶时髦,而是坚持独立思考,因材施教,始终保持教学自信。她说,教师应该拿什么来育人?一是人格魅力,二是学术魅力。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她有一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虽然她早已享誉全国,但总自称是一名“草根教师”,坚持学习思考,不断推出新作,引领我国语文教育教改方向。许多青年教师听了她的课,无不对她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叹服不已,但她却说:“我上完课后总觉得有毛病。”所以她每次上课后都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学生的闪光点是什么,二是自己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是什么。她有两把“尺子”,一把用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用来量自己的不足。近年来,她常用“八十几岁的老学生”鞭策自己,也激励着新一代语文人努力奋进。

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

 于漪老师认为,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建设服务的人才。眼光向内,不是排斥国外,而是立足于本国,以我为主。我们教孩子学习的是中华民族母语,必须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中国要走向世界,当然应该把外语学好,但是绝对不能以牺牲母语的代价来对待我们的语文。我们不能只点“洋蜡烛”,心中永远要有一盏中国的明灯。她经常勉励青年教师,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用正能量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绝对不是“思想的矮子”“解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把手段变成目标,完全用分数定乾坤。选拔和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一样,基础教育是大众教育,是培养未来良好的国民素质的教育,培养的应是有理想、有情操、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的人,而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选拔就要择优,就要有方向性的引领,使其将来能推动社会往前走。语文命题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于这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的把握能力,发挥高考语文在选才育人上的引领作用。

 坚定执着的教育理想,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大爱无边的仁爱之心,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是“人民教育家”于漪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新时代语文教育,需要更多像于漪那样的语文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教文育人,德智融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顾之川,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2019120709版)

本书内容简介

 于漪老师年在90岁高龄亲自编订,从教60余年教育思想、方法和实践的精粹。全书分为四篇:“先进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收入谈教育理念文章12篇;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收入探讨语文学科性质、教育理念的代表性文章10篇;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收入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9篇;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收入谈教师自我成长文章9篇。作者还新撰写了《开篇絮语》和4篇《初心浅述》,真情讲述编订本书的宗旨,以及自己在各历史时期不忘教育初心、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育人规律、不断修为的历程。“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师道修为和“既教文,又教人” 的坚守,是作者孜孜趷趷,不忘初心、探求教书育人规律的见证。 

目 录

开篇絮语

第一篇 先进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 

初心浅述

奠基,“奠”怎样的“基”?

树立精神风范,引领教育现代化

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办学水平

教书要为育人服务

培养一颗中国心

教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上海教师》主编的对话

要使战略主题深入人心,自觉化为行动

教育就是“仁而爱人”

坚持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

我们这支队伍,这些人

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话语权

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

第二篇 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 

初心浅述

既教文,又教人

谈谈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

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在文化认同上

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

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解放思想,释放语文教学的活力

第三篇  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 

初心浅述

《七根火柴》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出师表》教案

《一面》教案

《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人物传记习作讲评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学实录

第四篇 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 

初心浅述

难在自我塑造

奉献,教师的天职

给”永远比“拿”愉快

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学会追求,学会拒绝

师德·责任·与时俱进

教师的使命

复旦精神谱就我生命的底色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来源:中国德育)

(文字编辑:朱炜  网络编辑:王爱弟)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