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仪:将教师“污名化”会是全社会之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27浏览次数:11

     近年来,师德问题一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最近连续几起著名高校教师师德事件相继被新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公众对我国教师职业群体道德状况的不满与担忧。目前新媒体对教师道德相关负面报道,如教师体罚、虐待学生、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每一起负面舆情,都会掀起质疑和抨击教师的风浪,以致于网上网下舆情汹涌。有的网民情绪失控,把教授统称为“叫兽”,把教师污蔑为全部是“一切向钱看”的人。在新媒体助推下的师德舆情,既有客观真实的一面,也有夸大、失真的成分。当前,全社会应以客观真实的理性态度直面师德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防范和控制新媒体“一味抹黑教师群体”的不良倾向,避免教师“污名化”现象的泛滥。

(一)要辩证看待师德现状,不可以偏概全、以“个别”否定“全体”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时代的浮躁焦虑情绪共同影响下,人们思考与评价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常缺失辩证与理性,为吸引眼球的盲目跟风、随意炒作现象非常普遍。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人不愿也不想沉下心来做理性思考与判断,正如孔子所说“中庸之谓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今天的师德问题就遭遇了这种困境。总体上看,教师师德的基本面是好的,不能以偏概全、以“个别”否定“全体”。正如习近平所说:“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事实上,师德失守是个别现象和极少数人的问题,不能肆意夸大,不能将全体教师“污名化”。对媒体上曝出的个别师德失守事件,很多网民由此质疑教师群体的做法,既不辩证也不理性,这是罔顾事实的行为。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老师是敬业厚德和德能兼备的,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予以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目前师德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师德规范、突破师德底线的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理应严惩不贷。

(二)要理性对待师德问题,不可一味抹黑教师群体
  在中国古代,“师”与“天地君亲”地位同列、作用同彰。教师是文明与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知识的象征和道的化身,一直发挥着人之模范、社会导师、人伦领袖的重要作用。因此,社会民众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高于社会其他职业的标准和要求。虽然很多行业都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但都没有像师德问题这样引起如此广泛和持久的社会关注和影响。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在高期望高要求的情况下对师德问题的判断和处理违背真实、失去理性,因为丧失辩证和理性、“一味抹黑教师群体”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师德建设,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从业积极性,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说,“一味抹黑教师群体”将会产生如下危害:
  一是伤害广大教师的从教积极性。教师职业原本是神圣而伟大的,但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事件,却让人感到教师似乎已成为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危职业。当人们看到:让学生写作业的湖南鲍老师倒在了血泊中,没收学生扑克牌的辽宁朱老师惨死在讲台旁,制止学生高声喧闹的副校长被迫离职,目睹学生课堂饮酒作乐的教师只能忍气吞声,批评学生的教师无奈之余只能下跪求之……将教师“污名化”,试问还有谁愿意选择教师职业?还有谁愿意终生坚守三尺讲台?还有谁能坚守得了三尺讲台?不知人们是否想过,跪着的教师焉能教出站直的学生?没有尊严的教师焉能教出拥有尊严的学生?
  二是削弱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近期发生的师德事件,尽管有些确实是教师有错或师德失守,如陈小武等人,这些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理当严肃处理。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还有一些事件却折射出了教师的无助。倘若对学生严格管教会成为教师被处理的证据,倘若对学生严格要求会成为教师丧命的武器,还有谁愿管理学生?还有谁敢要求学生?倘若对不守纪律、不愿学习的学生,老师只能束手束脚、听之任之,那么,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教育工作还能有什么希望?一位身为全国优秀小学教师的老师曾说,在当下的社会氛围和舆论背景下,她每天走进教室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心自己在管理中稍有不慎而冒犯学生和家长,祈祷这一天能平平安安度过。在这种惊悚心理作用下,许多老师根本不敢管学生,他们也想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作为教师,内心的良知和责任感又时时提醒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他们生活在精神的折磨之中,挣扎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基于此,我们向一些以吸引眼球为目标、热衷于新闻炒作的新媒体强烈呼吁:对师德问题的报道一定要理性和辩证,既要有力地抨击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也有注意保护广大教师的职业积极性和责任感,否则将导致教师之伤、教育之衰和社会之痛。
  三是动摇我国教育事业的根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没有教师,教育将无从谈起;如果教师的职业积极性和责任感被严重伤害,教育亦将丧失生机与活力。因此,“一味抹黑教师群体”的舆论行为是极不负责和极其有害的。倘若一个民族的教师“斯文”扫地,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迟早也要衰落;更严重的是,倘若一个民族的教师“斯文”扫地,这个民族最终必将成为一个野蛮、愚昧、充满戾气和暴力的民族。
  “尊重教师”是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尊重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实现教育事业利益的最大化。网络上流传的一首“嘉措体”,道出了教师的万般无奈:“你学,或者不学,我就在讲台,不悲不喜;你听,或者不听,我还在讲解,声音不高不低;你交,或者不交试卷,我还在批改,不快不慢;你心里没了师长,我手里没了教鞭,和谐教室,彼此相安!”其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程门立雪”、“子贡结庐”、“岳飞哭祭”等被传为美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重提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弘扬尊师传统,营造尊师氛围”;“要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对广大老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自始至终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只有最优秀的人会聚在教育战线,才能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师道没有了尊严,当讲台不再神圣,当教育不再有惩戒,当教师人格可以随意践踏,那将是教育之殇、全社会之殇、全民族之殇!我们期待着教师的梦魇永远不会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出现。

(作者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教授、博导  秦思仪)

(网络编辑:王爱弟)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