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自2016年开始,精心研制我国中小学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教育部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14年1月和8月,教育部分别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2018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些文件的主要精神对2008年师德规范形成了必要的补充和时代发展,其重要观点也纳入到指标体系之中。然后将6条核心德目作为一级指标,把教育部对每条德目的解读分解成21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若干条行为线索作为三级指标。
《中小学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由刘次林教授负责的课题组研制,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2020年12月正式发布。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一 爱国守法 | (一)坚定政治方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l 理解教育作为强国富民、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先手棋的新时代职能。 l 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的教育规律。 |
(二)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 l 立足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l 在遵守宪法和其他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 l 自觉探索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 l 对于冲击职业底线或原则的事情敢于仗义执言,理性维权。 l 拒绝接受学校对自己工作安排的时候,能够有让领导和其他同事信服的理由。 | |
(三)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l 不在课堂上传播违背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的言论。 l 不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具建设性的观点。 l 不在招生、考试、考核、职务评审、教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虚报或篡改个人工作效绩。 l 不以民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是否有残疾、学习成绩以及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学生、家长。 | |
二 爱岗敬业 | (四)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 l 把教职作为服务社会、致敬祖国的伟大事业。 l 教职是乐意选择的岗位。 l 尽心尽责,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于教育事业。 l 尊重和珍爱教职,对所授课程真正感兴趣,享受课堂。 l 参与职业活动的兴趣不受该活动带来的物质利益所影响。 |
(五)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 l 用心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l 每节课有明确价值的、难度适宜的、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并且使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 l 作业和试卷设计能够针对核心学习目标。 l 批改作业的结果能够对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
(六)不得敷衍塞责 | l 不漠视学生的学习困难。 l 不放任学生影响到其他同学权利的不良行为。 l 不无故迟到、早退、缺课,不擅自离职、停课、缺岗或请人代课。 l 在工作时间不做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且可能对之造成影响的事情。 | |
三 关爱学生 | (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 l 把学生当作公民而予以尊重和热爱。 l 能够开展全纳又高效的教学,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会。 l 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公平对待学生,不受到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的身份地位、家长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l 相信学生在文化、家庭背景、个性、社会水平、家庭变故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并且在教育中能够考虑这些差异。 l 理性区分学生的违规类型,针对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予以相应的对待。 |
(八)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 l 建立平等、尊重、信任、关爱的支持性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身体、社会、文化、情感的安全。 l 表扬和批评学生的时候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行为给出理由,使表扬或批评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 l 批评学生的时候耐心听取学生的辩解。 l 能够多角度解读学生的异常行为。 l 关怀弱势学生。 | |
(九)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 l 维护学生正当的教育权利;知道学生的教育权利受到威胁时的应对办法。 l 担负学生监护人职责,了解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相关措施。 l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 l 能够区分哪些是学生身心成长中需要理解与引导的正常表现,哪些是应该尊重与保护的正当个人权利,哪些是必须制止与处罚的威胁他人、群体利益的不当行为。 | |
(十)不侮辱、侵害学生 | l 管控自己的情绪,不将自身的情绪压力向学生发泄。 l 不因个别或少数学生不轨而责备或处罚全体学生。 l 惩罚学生行为的时候,坚持人与事相分开的原则,不连带地贬低、侮辱学生人格。 l 不讲粗话、痞话,不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 l 严禁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虐待学生,伤害学生身心健康。 l 不利用教职优势地位和便利条件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性侵学生。 | |
四 教书育人 | (十一)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 l 了解学生成长规律的经典学说和相关研究成果,科学施教。 l 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学生的一些身心特征,知道其成长受到社会、民族、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 l 知道自己任教学科对于学生品性成长中的独特作用,让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理论、实践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指导意义。 l 知道教学的目的是指向学生身心成长,而非止于学科知识的掌握。 l 善于运用环境的力量,使物理环境安全、方便并且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l 运用组织体系和制度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
(十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 l 学科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采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 l 教学方案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 l 在教学与评价方式上关注与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力,调整表达方式。 l 鼓励和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l 重复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调整,并且能够说明调整的理由。 | |
(十三)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l 形成清晰明了、有助于学习的课堂规范。 l 学科教学中融合道德品质的培养。 l 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 l 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 |
(十四)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l 不依据学生的学业分数划分等级,分配教育资源,影响教育权利。 | |
五 为人师表 | (十五)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作风正派,自重自爱 | l 尊重事实,崇尚先进,追求美好,做促进学校发展的正能量。 l 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 l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垂范。 l 洁身自好,维护教师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 |
(十六)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 l 有与学生相适应的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能够理解学生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 l 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符合职业身份,适合教育情境。 l 教育环境中能够使用规范化语言,语气、语调符合教育内容。 | |
(十七)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 l 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且能够自觉将理念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l 能够与同事一起评估和确认那些处于边缘状况学生的需要,同事间能够无私分享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为了更好地履职而善意提醒、互相支持。 l 尊重同事们多样化的教育探索。 l 维护教师集体在课时、作业量之间的秩序和平衡。 l 尊重其他教师的人格、声誉、威信和工作业绩。 l 维护集体共同做出的决定或制定的规则,避免因为擅自行动而造成学校教育工作的混乱。 | |
(十八)尊重家长 | l 能够向家长清楚说明学校办学理念、班级管理理念、教学及其评价理念。 l 代表家长履行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职责,与家长形成双向交流机制,客观、及时、建设性地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科学习情况、进步和身心健康情况。 l 向家长了解其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意见而不强制家长采纳。 l 形成家校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不训斥、刁难、侮辱家长。 l 明确家校之间在教育上的界限和分工,不把该教师做的事推给家长。 l 保护学生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别是隐私方面的资料。 | |
(十九)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l 不组织或者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l 不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以谋取利益。 l 不收受家长的贿赂性馈赠,不参加有可能影响教育公平的家长招待。 l 不利用教职的优势,对学生或者家长提出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非工作要求。 | |
六 终身学习 | (二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 l 自觉探索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行为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相信教育的改善不完全靠经年累月的经验,更是一项科学探究的事业。 l 对待业务精益求精,关注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的发展形势。 l 在学科教材之外,能够有较广泛的阅读体验。 |
(二十一)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l 用心记录和分析自己教育成败以及感受,反思教育工作。 l 听取同事、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育工作。 l 结合自身的教学业务,阅读、了解相关的科研成果,从事专业性的项目研究。 l 有明确的教育主张,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和论证。 |
(文字编辑:雨桥;网络编辑:林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