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召开2018年上海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的预备通知》的要求,结合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的实际开展情况,现将上海音乐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各项做法汇报如下。
一、党委重视,提供坚实的师德建设政治基础
学院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以学院党委为核心,组织、宣传、纪监、人事、教务、科研、工会、学工部、团委等多部门协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会、院长办公室专题研究和部署师德建设工作、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二、建章立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院积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落实,出台学院细则,明确相关纪律,制定考核内容,始终把师德标准放在第一位。
教学方面,成立了由教授专家以及在校学生共同构成的校内督导小组,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工作,监督师德师风建设。同时,落实学生评教制度,每年请学生对每一位任课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素养、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坚持把思想政治表现、育德素养、育德能力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
学术道德方面,继2011年出台《上海音乐学院术规范条例》之后,近年来学院又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在细则中分列出“学风规范建设”、“学风道德建设”、“学风纪律建设”、“学风管理建设”等四个方面,作出了更细致、更明确的要求,就导师学术和道德方面的行为进行了明文规范和再教育,界定抄袭、剽窃的界限,旨在杜绝一稿多发等“无意犯规”、防止利益驱动下的“有意犯规 ”。同时,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及创新性,学院不断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的监督。现已出台《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学位作品)预审工作实施办法》、《上海音乐学院关于学位论文 ( 学位作品 ) 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暂行办法》。近年来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条例和制度进行了修改、确保其实效性,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意识,营造优良学风、严明学术纪律、鼓励科研创新、规范学术行为、崇尚诚实劳动、促进学术进步。
考核方面,师德师风作为重要内容,与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各项考核紧密结合。学院制定并落实《上海音乐学院关于贯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划出红线,将教学事故、学术腐败、招生违规等列为否定性指标,将学校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作为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的重要内容,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还在教职工的聘期考核中,着重突出对思想政治的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
三、组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养
针对新进青年教师,学院每年均组织举办青年教职工岗前培训班并选派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加上海市教委举办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班,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家前辈的讲座、通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师德师风的教育,强化青年教师法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新进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上的意识与能力,使新进教师能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此外,还发动一线教师参加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举办的师德师风建设网络培训师范班,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深对教育使命与职业责任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教师资源的国际化,海归教师的引进力度有所增加。针对海归教师,学院举办了一些政治培训讲座,促进海归教师对国情的认识,以及理想信念的坚定。
对于导师群体,亦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对新导师加强培训与指导,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强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求导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恪守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四、弘扬典型,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学院积极贯彻国务院、教育部、市科教党委、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师德典型的选树立、表彰、宣传工作,举行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影响深入且广泛的一系列师德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崇高师德典型的引领作用。
首先是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厚重历史资源,被积极转化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特色素材。在建校九十周年纪念日、周小燕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学院举行相应活动、回眸和传颂老一辈教师的动人事迹和优秀传统,同时大力推出原创音乐剧《贺绿汀》,充分利用校报、官微、外界纸媒等多种媒体予以宣传报道,起到了先进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环境。《贺绿汀》一剧在2017年到2018年进行了多场巡演,学院教师纷纷积极参与到创排和演出之中,在弘扬老一辈教育家万世师表的同时,深入体会和感悟他们的明德惟馨;巡演期间,剧组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随巡演路线参观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拜谒华中鲁艺烈士纪念塔、建湖县烈士纪念馆等,充分感受和体会老一辈革命者、教育家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修身正,追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同时,身边人、身边事也得到了充分发动挖掘。学院定期组织开展评选推优工作,设置“贺绿汀基金奖”等奖项、开展学院年度十大新闻、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等评选,激励立德树人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学院在教师节组织座谈会并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聚老中青三代教师于一堂,用院长寄语、师德典型宣传、优秀教师报告等,号召广大教师树立起“以身立教”的责任感、使命感,重审价值、不忘初心,知行合一、继往开来、扎实工作、立德于心。学院日常通过新闻、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及时、大力宣传校内外教师中爱岗敬业、春风化雨、帮困助学等事迹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营造学先进、扬正气、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明确自身职责、实现全员育人。
在这一良好师德建设环境中,学院教师不断积极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获得各项殊荣;而他们的事迹又进一步引领着学院广大教师明确自身职责、实现全员育人。2017年,经过多轮评选,上海音乐学院俞丽拿教授分别获得全国以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学院专门请纪实频道人员为俞教授拍摄了微电影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展现了她多年来将“让小提琴讲中国话”作为教育理念和奋斗目标的不懈耕耘。该视频不仅流传于学院内部,更已在市教委工作党委、市教委和市教育工会主办的公众号“教师博雅”中推送出,树立起一个学术造诣深厚、又积极长期从事基础教学、并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当代高校优秀师德教师形象,感召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先进典型学习,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年,吴强教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丁缨教授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青年教师盛利和陈功获选市“为人为师为学”宣传典型;音乐学系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声乐歌剧系美声艺术辅导教研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学院本身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从日常实干、到积极参评,广大教师在各环节中亲力亲为,耳濡目染地感悟到了美好的师者风范,汲取到许多师表垂范的正能量。2018年,于丽红教授被授予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学院计划在第34届教师节期间开展进一步的先进事迹宣传表彰,使师德师范优秀典型的形象深入人心,不断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动力。
(供稿: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