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启示:读懂生活这本教科书再教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44

每个人都是亲历者,

基于疫情这一意外事件

进行思考和自我沉淀

能为自己蓄能。

对于老师来说,

以生活作为活的教科书,

你可以从中不断挖掘出

成长与开展教育的契机。

复学之际,

5条启示送给老师——

 生活是一本新鲜无比的无字之书,即时出版,供人第一时间“现场阅读”或是“在线阅读”,因而最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是一本活的人生教科书。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面向的是全体,是全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你、我、他,所以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人生教科书。

 教师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什么,决定着她的教育生活是否明亮、活泼、辽阔……

1.复学启示一:要读懂生活这本教科书再教书

 生活这本书虽然无字无句,但如果贴近了去体悟,便会发现处处是妙语。见到流水,可以感悟到“逝者如斯夫”而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仰望星空,可以领略到宇宙之广大而谦卑之心顿起。

 生活这本书,其最动人之处在于,时时有鲜活的生命故事在上演,其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书中的新鲜例子,是一部关于一个个前后相续的生命的鸿篇巨制,“生命”是它的核心词。在这一点上,它对教育尤其深具启迪意义,甚至它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

 我们教师身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理应“闻道”和“悟道”在先,所以应是首位学习者。面对当下发生的事,尤其一些公共事件,我们应当将其中的经历化为自己的人生启迪,帮助自己获得成长,进而提炼为教育资源,帮助孩子们实现成长。

 这一点,有赖于我们的精神站位和高度,一个教师的精神高度极大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精神高度。在精神层面上,如果我们丰富,他们多半丰盈;如果我们孱弱,他们多半羸弱。

 以这次疫情为例,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都是个人史书中的极重要几页,惟其重要,不可轻忽。浅层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常识;深层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社会万象,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养料,作为精神的补给。

 眼下,我们不妨先合上这几页,静静自问——对于集体,此次经历过的感动、不安和悲痛,可否会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而提升集体智慧,从而减少或是规避一些重大灾害?对于个人,在当下的具体环境里,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的可贵和高贵?

 无论处在怎样的位置,我们都需要对当下发生的事作一番深度的观察、反思和思考,以增强“免疫力”,对一些“病毒”产生“抗体”,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如果我们对亲历的重大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只是经过,而非经历。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我们老师当读懂这本教科书再教书。须知,我们提升的哪怕只是一点点,都有可能帮助孩子打开新的成长局面。

2.复学启示二:在安静中为自己积蓄力量

 这次疫情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人,普希金。因霍乱爆发,普希金被困于波尔金诺三个月。意外的是,正是因为被隔离,却也同时隔离了外界的搅扰,让普希金的灵感在想象和创作的无边世界里得以放飞,成就了诗一般灿烂的“波尔金诺之秋”。

       隔离区竟成了避风港,这样的启示很深邃,它似乎揭示了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守恒——躯体状态的相对静止,反而促成精神力量的疾步前行。

 现在的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懂得掌握生活的主动权,依然可以应对万变。大环境困住了我们的双脚,却为大脑腾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把被迫宅家变成主动建设。

 我们可以借此重新审视生活,建立起生活的新秩序。

 支撑生活的,多是习惯。疫情之前,大家其实也多是日复一日、单调重复,只是疫情的“截胡”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节奏。我们不妨借此重新认识生活,发现生活,建立起生活的新秩序。比如借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或精进自己的生活技能;增进亲情互动,与家人一起欢乐,也自得其乐。

 如此,赋予“禁足”日子以独特的审美格调,一面怡养性情,形成内心的和谐;一面养成习惯,形成生活的秩序。

 我们可以回归自己的内在。

 关闭了与外界的相处空间和联系通道,其实正是和自己相处的大好时机:

 可以与自己对话,当一个人独处时,才是和真实的自己对话,一种灵魂意义上的对话;

 可以思考,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能做点什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能做点什么。

 可以思考,如何把握好具体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是日历上清晰的一天。

 这些思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发生什么,其实是在安静中为自己积蓄力量。须知,我们在当下蓄的力,都是在为未来续力。

3.复学启示三:当下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教育不是穷尽所有真理,也不可能穷尽,不过是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借助学校认识社会。生活中,当下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因为它们提供了新鲜的素材。

 面对当下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提取切适的成分,或是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借着这一棵“树”来认识广大的“森林”。疫情期间发生的诸多事,都是极好的教育素材。

 不仅当下的案例可以引用,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讲亚姆村的故事。这个村的村民,为阻止黑死病向英国北部蔓延,决定集体困守孤城,构筑起一道人肉长城,只为一个信念——把善良和希望传递下去。讲述这个故事,不是要求孩子们在遭遇绝境时也要选择舍我,而是让他们知道,历史上确乎有人相信善的力量,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生命,他们不计自己的生死,但历史记住了他们怎么死,为何死。

 可以给孩子们讲讲林生斌先生的故事。在震惊全国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中永远失去妻儿的林生斌先生,在全国口罩极度紧缺之时,他各方联系,将购买到的5000个口罩第一时间捐助,并一直在搜购也一直在捐赠。让孩子们体悟到,一个身心深受创伤的人,在面对一个公共事件时选择积极回应的态度和诚意是如何的动人。如果世界吻我们以痛,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报之以歌。

 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这次疫情的发端。这次发端可能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从而去思考生命、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同时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学会敬,也懂得畏。敬,不是唯唯诺诺,而是心怀虔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有所不敢。对大自然心怀敬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当这些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类的安全系数才会最大化。

 让孩子们从中体味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因果和互动关系,并愿意将它作为一生的课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可以一步步拓展出一个辽阔的世界,可以走得更远,也更容易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公民,独立,自由,有尊严。

4.复学启示四:教师是施教者,也是自我教育者

       世间除了太阳,有两样东西特别闪耀着光芒,一者是善良,二者是思想。对于担负启迪学生心智、健全学生人格之职的教师来说,当努力延长这两者的维度,这一点,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模板,我们怎么样,会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长相。

 当我们面对公共事件主动担当时,我们的孩子也会默默树立社会责任感;

 当我们建立起内心的秩序而镇静从容时,我们的孩子也会临事有静气;

 当我们在隔离时期出门戴口罩在家勤洗手,我们的孩子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当我们看到不公时敢于为弱者发声、为真理代言,我们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当我们面对纷繁信息进行对比甄别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我们的孩子也会学着独立思考;

       ……

 如此,我们便是孩子们眼前最佳的例子,是“看得见”的例子,真实可感,具体可见。这种不言之教,是以教人者教己,远胜于苦口婆心和道理讲尽。因为讲道理总是相对简单,落实于行动才是真的不易。任何道理落实于行动,除了需要实践的智慧,还需要发自内心的深刻认识,否则一旦对阵现实,就会茫然失措,甚至被击得体无完肤。

 我们当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角度,思考教育天地之于我的意义,以及我之于教育天地的价值;我们当“此身”“此时”“此地”脚踏实地做点事,以求让一个小小的局部变得美好一些;我们当在孩子们面前做到言行相顾,能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并用自己的精神去为这些价值观作一些注解。

 如此,我们便是在施教的同时实现了自我教育,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的自我反思、自我建设,不只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也是为着自己的明天,为着实现一个人本应有的高贵。

5.复学启示五:当一个好老师是让我们的生命有质感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彼此相关联的,只是这种关联在平日里多是潜隐着,经重大事件的催化才会凸显。这次疫情,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没有人是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当事人。

 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人的担当,当前这一页在教育方面的叙事,由你我来书写。

 首要的,是能做到守土尽责。对于一个教师,努力当个好老师,是他存在于世的最高尊严和价值,也是他对这一职业的无上敬意和担当。“当个好老师”,这是一个教师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自己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思考能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多一点担当,少一点推诿;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口号;多一点真情,少一点煽情;多一点务实,少一点空谈,让生命有尊严,有质感。

 生命的天平,只计精神的重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没有哪一架天平可以称量,也无法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做参照,但从他对待本职是否认真、对待他人是否友善、对他生灵是否悲悯、对待生命是否严肃、对待社会是否积极,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作出判断和估量了。

 树木用年轮记载自己的历史,我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历史,书写好自己的纪传体史书,在这本孤本史书上,努力为一些褒义词作一些注。

 社会是一所辽阔的学校,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怀特海语),教育在本质上是教会孩子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经营好与生活的关系,最终过一种美幸福完整的生活,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

      教育指向的是人,

我们当努力引导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要立足当下,

我们当努力把现实过成理想的模样!

教育要面向未来,

我们当努力创造出一个辽阔的未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郑英

(文字编辑:王爱弟   网络编辑:王爱弟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部官网 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10号楼219-220室  电话: 021-54642752

邮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师道网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总第:1000